8月15日,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力提升与资源高效利用”为主题,由我院及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学会协办,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宏,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张超群,通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国华,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恒山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我校红梅副校长主持会议。

孟祥宏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优势特色学科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展情况。他表示,期望通过此次会议搭建中外专家学者共享研究成果、交流先进技术、开展合作机制的平台,为提升我国在国际干旱区农业发展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撑。

张超群表示,本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盛会,更是一次思想与智慧的交流盛宴,希望与会专家共同努力,推动形成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和实践路径。

吕国华指出,本次会议对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助力通辽市构建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通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国内、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增智、蓄力、赋能。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海南大学教授巨晓棠、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任长忠、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士Esteban Jobbágy、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Hailin Zhang等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首席科学家Simon Fonteyne、明尼苏达大学教授Yuxin Miao等30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同时有13位教师作青年报告、21位学生作研究生报告。我院作物学科杨恒山老师作了特邀报告,周亚星、董琦奇老师作了青年报告,6名研究生做了研究生报告。

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拓展了作物学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水平,增强了学科在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及影响,对进一步加强高层次、立体化和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学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