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智慧农业系,始建于2006年,于2007年开始招生。下设智慧农业本科、园艺本科、园艺专科、设施园艺大专班。园艺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调整为园艺系,下设园艺植物栽培生理,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两个教研室。智慧农业专业是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招生专业,2021年开始招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并能主动服务新时代“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三农”情怀、开拓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眼光,并拥有现代农业所需的,能胜任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农学与大数据、物联网等专业深度交叉融合的复合应用型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可获得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设施环境调控、产品贮藏加工等基础技能,并受到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新思想的引领,实现都市园艺、休闲园艺、园艺疗法等多学科的交叉培养,使学生具有在园艺业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与技术推广研发、农业自动化、物联网应用等相关工作的能力。
智慧农业专业优势在于学习农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所有的相关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技能,目前智慧农业人才的供应量与岗位招聘需求量比大于1:100,此外智慧农业是跨学科跨专业深度交叉融合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和考研深造的空间。
三、优势特色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全国智慧农业专业首批开设院校,是自治区第一所开设智慧农业专业高校。我校智慧农业专业是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院优势专业的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等为依托,以农学院作物学科为基础,通过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的新型专业,培养智慧农业专业人才,旨在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等方向转变,是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智慧农业专业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围绕学校“特色鲜明、区域一流”建设定位,传承“务实、 创新、开放、特色”办学精神,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旨在培养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健全的人格、人文与科学素养,“三农”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掌握智慧农业学科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胜任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富有创新精神与开拓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师资力量
智慧农业系现有专任教师以多学科交叉的博士教师组成,形成了稳定的人员结构,承担智慧农业和园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2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具博士学位15人,硕士生导师8人;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人选3人,3名教师荣获市校合作优秀教师称号,3名教师遴选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主讲教师。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强。组建了环境与生物信息感知和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决策2个教研室,开设《智能控制技术与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作物系统模拟及智能管理》、《现代作物育种学》、《现代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智慧农业机械与装备》、《农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农业光谱学》、《农业传感器》等核心专业教育课程,其中《植物生理学》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此外智慧农业与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丰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信种业等智慧种植头部企业开共建校企合作基地,依托企业的资源,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推动现代农业教育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